曲子革命纪念馆位于素有环县“南大门”之称的曲子镇东沟组,北距县城38公里,南距庆城县42公里。2014年9月27日在纪念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80周年大会前夕建成并对外开放。 1936年6月—1950年6月间,在这个条件十分艰苦的山沟里,中共曲环工委、曲子县、陕甘宁省和庆环分区先后在这里办公,李富春、习仲勋、马文瑞、马锡五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过。纪念馆在原曲环工委等机构窑洞旧址的基础上,进行维修扩建。馆内共有29孔窑洞,有两个基本陈列:一是革命斗争史展室,以近200件展品,包括革命文物、文字、图片、图表等,全面展示了曲子这片红色热土上,从1931年南梁游击队第一次到来到1950年曲环二县合并近20年间,在党的领导下,曲子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革命史实和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二是领导人及所属机构陈列,重点再现曲环工委、曲子县、陕甘宁省和庆环分区领导人及所属机构当时的一些工作、生活场景。 纪念馆建成后,将连同习仲勋红军小学,成为展示革命历史和传承革命传统的重要载体,是环县红色旅游的又一重要窗口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曲子革命纪念馆全貌 纪念馆展厅 第二展厅 展厅内景
八珠革命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为中国革命做出突出贡献的环县八珠乡八珠塬进步农民李凤存而投资新建,距县城45公里。 1931年11月,陕甘边游击队进入环县八珠塬一带,当地进步农民李凤存有幸结识了这支革命队伍,并邀请谢子长、刘志丹、阎红彦等领导到自家吃住。1934年冬,他有幸认识了时任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习仲勋就把他家作为秘密联络点,多次来到这里开展革命活动。由于八珠乡东邻华池县,距离华池南梁很近,民主革命时期,红军西征指挥部、陕甘宁省委、曲子县委、环县县委及八珠区委临时办公地址曾设在他家里,刘志丹、彭德怀、聂荣臻、邓小平、李富春、习仲勋、耿飈等30多位领导、将帅在他家战斗或生活过,李凤存及其子李万财、李万义三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对党和红军做出过特殊贡献。1943年11月,李凤存出席了“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表彰大会”,被授予“甲等劳动英雄”称号,受到毛泽东、彭德怀的亲切接见。1950年10月,他被评为“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赴京参加表彰大会,再次受到毛泽东接见并合影留念。1966年9月去世,享年80岁。 李凤存家有原领导人居住过的窑洞四孔,旧址尚存,保存完好。纪念馆主馆由红色后代李鸿章出资兴建,馆名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2014年5月建成陈展并正式对外开放。运用图片、文字、表格和革命文物等展示形式,全面、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八珠塬这块红色热土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史实和李凤存父子等人在革命战争年代为党和革命做出的突出贡献。馆内碑廊、凉亭、花园错落有致,配套建有停车场、大门、围墙等。李凤存家为市、县命名的“曾为中国革命做出突出贡献的革命家庭”,纪念馆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环县乃至陇东较为独特的红色旅游胜地。 八珠革命纪念馆 纪念馆展厅 毛泽东奖励给李凤存的铜墨盒 八珠红色革命纪念馆旧址
环县东山边塞文化生态旅游景区是集生态治理和地域文化特色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景区总投资3亿元,资金来源为县级财政自筹1.2亿元,整合项目投资1.8亿元,于2012年开工建设,计划2020年竣工。 该项目建设治理范围北以城东沟、南以七里沟,流域总面积6700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土流失治理、山体绿化美化、地域文化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四个方面,截止2015年完成投资1.2亿元,其中水土流失治理完成山体工程措施6700亩,整修水平阶40.8万米、大鱼鳞坑36万穴;蓄洪排水工程建设100—200立方米15个,瞬间降雨量50mm可以完全拦截。山体绿化美化完成绿化面积6700亩,栽植各类大规格林木60万株,林木成活率、保存率均达90%以上,实现了绿化全覆盖;地域文化开发依托山下宋塔明城、古烽燧长城遗址,完成边塞文化风格景观建设方案,计划建成“秦关古道”“七星拱月”“碧落丰泽”三大景区,着力展示古环洲边塞风情,初步完成“碧落丰泽”景区水景公园、虎头山游园、银顶山观景台等景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人行步道建设两条2800米、完成环山公路、景区道路、施工道路29.2公里;并配套完成引水上山工程,修建150立方米供水池2个,50立方米供水池28个,压埋供水管网12万米,遍布各个山头地块,保障了绿化用水;完成生态治理区与居民生活区之间的机械围栏12公里,强化了管理,消除了隐患。 2016年计划完成新增绿化面积346亩,道路、景区亮化工程,水景公园扩建,虎头山游园建设,银顶山及元宝山观景台建设,山下2个小广场建设,古烽火台景区建设等项目,规划投资2000万元,截止5月底预计完成投资900万元。 该项目建成后,一是遏制了水土流失和泥石流危害,保障了县城生态安全;二是美化了环境,城市绿化率提高了20个百分点,提升了城市形象,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是拓展了县城建设空间,提高了居民生活品质;四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建设提高,最终建成独具环县边塞文化特色的森林公园,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 东山水景公园 东山公园景观 东山公园景观 东山公园之春 东山公园之秋 东山公园夜景
在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的沟壑区之间有一个地方叫做山城堡。这里北通宁蒙,南达陕豫,东邻延绥,西迤青新。1936年11月21日,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山城堡地区和国民党军队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山城堡战役。这场战役在中国革命历史上举足轻重,它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是长征最后一战,也是结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最后一战。这次战役的伟大胜利对巩固陕甘苏区,促成“西安事变”爆发,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都起了巨大作用。 把歼敌战场选在三省交界的山城堡 山城堡是在距环县县城约100里的荒山秃岭上。这里晴空万里,远处山连着梁、梁连着峁,植被稀疏,沟壑纵横。站在山梁子上往下看,沟壑深达百米,地势险要。如今在战场遗址建成了纪念园区,矗立起高耸的纪念碑,还有以一、二、四方面军军旗为背景的“红军舞台”。 1936年10月,红军三方面军会师后,红军面临着新的危险和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蒋介石在红军经过艰苦长征、连续作战、力量大为削弱,又新到陕甘,立足未稳,急调260个团的兵力,企图一举将红军消灭。其次,当时中共党内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与张国焘的斗争并未完全结束。在“外有强敌,内有张国焘的分裂活动”的情况下,党中央一直在捕捉战机,最后把歼敌的战场选在了地处甘陕宁三省交界处的山城堡。 10月21日,集结于陇中、天水的国民党部队以东、西、南三路向静宁、通渭、会宁的红军围攻。面对敌情的变化,中共中央秘密制定了《作战新计划》。在宁夏战役执行无望时,中央红军总司令部移至环县以北40里的河连湾村,把握时机在环县境内打一仗。周恩来、林育英与朱德、张国焘、彭德怀、任弼时、肖劲光共同研究山城堡战役作战方案。 歼灭和俘虏国民党军15000余人 敌78师232旅少将旅长廖昂在战斗中被俘。战斗结束后,总指挥彭德怀问廖昂:“是愿意参加红军,还想回去?”廖昂照实说:“我想回去。”彭德怀说:“可以放你回去,有啥要求?”廖昂答:“只求回家,别无他求。”彭总听了后竟拿出两块银圆,递给廖昂,真的放他回去了。据了解,廖昂是黄埔二期学生,获释后移居中国台湾,1964年移居美国,1997年7月逝于加利福尼亚。 另一个故事,一家三口都是红军战士,父亲在红一方面军,母亲儿子却在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毛尔盖会议期间,一家三口曾短暂相聚。晚间,因思念心切,母亲带着儿子去找丈夫相会,却不慎跌落悬崖身亡。后父亲与儿子一起参加山城堡战役,儿子在打扫战场时不幸中流弹牺牲,父亲抱着儿子的尸体悲痛欲绝。此幕正好被彭德怀看见,彭总即命令用党旗覆盖烈士遗体安葬,以告慰亲人。 1936年11月22日9时,山城堡战役胜利结束,红军共歼灭胡宗南部七十八师二三二旅和二三四旅两个团,连同何家堡战斗、萌城、甜水堡战斗,共歼灭和俘虏国民党军15000余人,缴获枪炮无数。敌七十八师在战报中说:“我与匪混战,损失极重,不能支持……在山城堡苦战一昼夜,寡不敌众,全部溃乱……以现计约损失三分之二以上。” 5位元帅4位大将29位上将参战 这里需要交代的是,山城堡大捷还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参战将领最多的战役:10大元帅中,有5位与山城堡战役结缘,他们是朱德、彭德怀、贺龙、聂荣臻、刘伯承。彭德怀时任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刘伯承任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聂荣臻时任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政治委员。还有4位大将、29位上将参加了此次战役。 开国上将、时任山城堡战役红二师师长萧华创作的《长征组歌》11段是这样描写的:顶天地,志凌云。山城堡,军威振。夜色朦胧群山隐,三军奋勇杀敌人。旭日东升,照战场,会师献礼载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