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杨文斌还是走南闯北的“建材老板”,10年后的今天,他却成了当地出色的养羊达人,不仅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养殖合作社,更成了环县羊产业发展的示范带头人。
杨文斌是环县毛井镇红土咀村人。在他的记忆中,他家就一直养羊。“虽然以前每家都养羊,但是每家每户养殖数量都有限,都是散养,不成规模,我就想转换一种养羊思路。”说起养羊初衷,杨文斌满脑子的新思想。
环县是半农半牧大县,这里的老百姓自古以来就有养羊的传统,但总是投入多,产出低。而真正的原因在杨文斌看来,就是因为都是传统的散养,而不是精细化的饲喂,都是“各自为政”式牧羊,而不是“抱团发展”式饲养。
2012年,在外创业的杨文斌带着新的养羊理念,回村办起了羊场,他亲自选定场址,成立了环县恒基肉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刚一尝试养羊,就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2015年初,羊市低迷,1500元左右买回的种羊,只能卖到300元,可以说是养一天赔一天。2016年,市场开始复苏,环县的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杨文斌终于看到了希望。他不断扩大养殖规模,他的恒基肉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环县首批“331+”湖羊养殖模式试点社,也是世行项目试点合作社,先后被评为甘肃省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庆阳市现代肉羊产业发展优秀合作社,被确定为世行贷款扶贫示范项目、甘肃省畜牧研究所科研基地。
标准化的棚圈,调运湖羊,外出学习湖羊养殖经验,利用“社托户养”模式,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养殖效益,杨文斌一条带领群众走上规范化、标准化、技术化的养羊路开启了。
“科学养殖,说是容易,做起来真的不容易!”杨文斌表示,科学化的养殖不仅仅是把羊棚盖大了,把草棚换新了这么简单,还需要学习很多现代化的养殖技术,不断加强和养羊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和现代化的科学学习,杨文斌开始落实精细化的养殖措施。为提倡科学化养殖,杨文斌召集村上积极性较高的养殖大户,通过镇政府、畜牧局等邀请养殖专家多次到合作社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并带领养殖户到环县参观学习,通过现场教学和观摩,促使技术化、科学化养殖的观念深入养殖户心里。
“杨文斌是个细心的养羊人,就连我们给羊喂草都有明确的规定,比如奶羊和羔羊饲喂的量都不同。”村民刘会永说道。对于养了大半辈子羊的村民刘会永来说,这么精细化的养殖还是头一回。除了饲喂,杨文斌还给农户讲防疫、护羔等相关知识。
近年来,环县大力发展羊产业,积极引进中盛公司、庆环肉羊制种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健全了肉羊产业种养加销一条龙的全产业链,为环县的科学化养殖提供了技术保障和销路支撑,一批批专业养殖合作社更是在农村拔地而起。有了政府的支持和技术支撑,这给杨文斌转型发展羊产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随着羊产业的发展,杨文斌逐渐由扩繁养殖向扩繁和育肥并重迈进,他也由一个养殖合作社发展到三个乡镇三个养殖育肥合作社,基础羊存栏达到8000只以上,出栏超过2万只。
杨文斌的养殖专业合作社上联企业,下联农户。在他的带领下,毛井镇红土咀村的189户养殖户,羊存栏已经超过1.3万只,其中羊存栏超过100只的农户达到5户,靠羊产业收入超过10万元的农户达到20户。
记者:李文 解天文
总监制:耿春玲
监 制:郭锋 李文
责 编:刘玉娟
编 辑:张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