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专区 >> 羊谷动态 >> 正文
默认
打印文档

科技兴羊业 羊业兴乡村 ——环县借助科技“东风”壮大羊产业发展纪实

2021-06-17 00:0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管理员 编辑:管理员 点击:112

盛夏时节,在甘肃环县,环江两岸迅速变绿,群众们也迅速变“忙。他们忙的,大都是一件事——“羊事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大潮中,环县坚持科学养羊,在870多万亩的天然草原上,羊产业发展的体量和质量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环县依靠羊产业摆脱了贫困,用高素质人才和高科技手段让羊产业在乡村振兴中挑起了大梁。

 

高科技撑起龙头企业脊梁

今年225日,甘肃庆环肉羊制种有限公司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受到表彰,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在此之前,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了全国范围内产业技术扶贫优秀团队,甘肃环县李国智(肉羊产业)技术扶贫团队在列。

这一团队的牵头人就是李国智,成员包括澳大利亚技术专家2人、地方科研院所2人、高校2人、当地技术推广1人、国家级科研院所3人。

近年来,环县大力推广肉羊产业,构建了肉用羊、奶山羊、黑山羊的“三羊开泰产业体系,形成了党、政、企、社、村、户产业联合体五位一体经营体系,正在形成一级场育好种、二级场产好羔、三级场出好效的专业化生产模式,在公司制种、合作社纯繁的基础上,推广二元杂交的三级二元生产体系。

这种科学的高质量发展模式的形成和推广,得益于这些“国际队地方队的羊专家团队的科技支撑。

李国智(肉羊产业)技术扶贫团队在环县建办制种基地,搭建起世界前沿羊业技术合作研发推广平台、肉羊制种和良种基因输出基地、技术人才队伍培育基地和科技带贫示范基地的“一平台、三基地,采用智能化机器人饲喂系统等世界先进技术,专门建成肉羊产业技术中心服务当地羊产业,先后组织32位国外专家和86位国内专家参与庆阳肉羊扶贫产业,为羊产业发展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和靶向示范。

 

据了解,目前该团队已经示范技术29项,引进肉羊良种4个,筛选推广优质高产饲草品种4个,研制推广肉羊营养快餐料2种,培养村级产业指导员251人、大学生“羊倌400多人,培训农民2.8万人次,成为引领环县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硅谷

产业发展,重在链条和链条生产中的价值提升。为了推进羊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2016年,环县引进中盛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建设了100万只肉羊屠宰及深加工全产业链项目,集聚肉羊产业各类要素,打造国内一流肉羊生产基地,实现在饲草种植、良种繁育、规模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都有龙头企业带动的闭合全产业链、全供应链、全循环链、全价值链产业体系。

截至目前,环县已引进3个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户,建办了2处精深加工厂,建成3处万只以上规模肉羊良种繁育场、1处奶羊繁育场和1个肉羊制种基地,带动全县养羊农户达到4.8万户,带动庆城、华池、镇原3县肉羊产业迅速发展,以环县为核心区的庆阳北部山区羊产业带初步形成。

高科技育出市场好产品

在甘肃环县庆环肉羊制种有限公司,特聘澳大利亚专家戴维德博士是这里的长期“一线专家

戴维德博士是世界动物繁育领域的知名专家,也是持有甘肃省高端人才确认函的高级专家,专职从事羊繁育与胚胎移植工作30多年,曾担任澳大利亚国家胚胎移植协会主席。

2015年,戴维德漂洋过海来到甘肃,传播科学养殖理念和技术。甘肃庆环肉羊制种有限公司成立后,环县积极引进戴维德专家团队,帮助当地用新科技培育新品种,提升羊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湖羊产羔多,小尾寒羊体格大,南丘羊产肉好,陶赛特羊耐粗饲……如何把不同品种羊的优点集合到一种羊身上,实现利益最大化?以戴维德团队为骨干的甘肃庆环肉羊制种有限公司的专家团队探索解决了这一问题。

 

为产出均匀一致的育肥肉羊,屠宰加工成整齐、均匀、一致的肉羊产品,甘肃庆环公司对母羊群做了相关处理,实现1000只母羊在同一天排卵、同一天配种,同时产羔、同时断奶、同时育肥、同时出栏。

为选出最好的母本基因,公司选出最好的母羊进行人工授精后将胚胎取出,让其他母羊“代孕产羔,这种方式可以让一只优质母羊一年产出36只羔羊,实现了优质个体快速提升。同时,通过“孕检判定母羊怀孕数量,进而分群饲养,分级配送营养,提高羔羊存活率和优质羔羊率。高科技的养羊繁育模式,已成为环县羊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大学生促进高科技融入千家万户

产业兴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养羊,一个传统意义上被人“瞧不起的职业,却成为环县大学毕业生的香饽饽

今年34岁的姬永锋,2013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现已成为环县大学生养羊产业协会的会长,当起了“羊倌

姬永锋大学毕业后开始创业,在创业过程中他认识到了产业发展对农村的重要性,决心将自己所学的东西用到农村、造福农民。2016年,环县引进羊产业龙头企业,他成功应聘为羊场场长。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他认为,从校门里走出来的大学生,进羊圈搞养殖更出色。“他们思想开放,学习能力强,比普通群众更容易接受新技术。姬永锋说。

近几年,环县羊产业迅猛发展,现代化的羊场、高科技的养殖企业和生产加工企业相继落地,一些未就业大学生看到了就业机遇,也看到了发展机遇。

90”大学生虎与龙,大学毕业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应聘环县中盛公司的羊倌。经过两个多月的集中培训,他爱上了羊,也爱上了羊场,如今已成为一名万只羊场的负责人。

 

2013年发布“招贤令,到2019年启动大学生养羊“三年千人计划,再到成立甘肃省首个县级大学生养羊产业协会,环县打出扶持政策组合拳,至今吸引约600名大学毕业生返乡投身养殖业发展,90多名大学生承包场社当起了场长,带动全县1.35万名职业农民从事专业养羊。环县还成立陇东现代羊产业研究院、草产业研究所、奶山羊研究所、制种研究所,搭建了产学研创新平台,加速推动传统羊产业转型升级。

环县还大力实施引进“百名高端人才、留住千名大学生、培养万名职业农民百千万人才引育工程,目前已引进澳大利亚戴维德博士等32名外国高级专家组建“国际队,聘请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甘农大等科研院校63名专家组建“国家队,聘请市县两级15名畜牧兽医工程师组建“地方队,百名专家合力推动环县肉羊养殖降本提质增效。

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中,环县提出了“三年翻一番、十四五末翻两番的升位计划,计划到2021年底,全县羊只饲养量突破300万只,羊业产值突破50亿元,农民人均来自羊产业收入突破6000元;到“十四五末,羊只饲养量突破500万只,羊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农民人均来自羊产业收入1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