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春节后的环州大地,到处充满着凝神聚气、阔步奋进的干劲。
2月25日,环县召集龙头企业代表、示范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养殖大户和乡镇、部分部门负责人和全县在家县级领导,并邀请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部分专家,200余人齐聚一堂,共商环县草羊产业发展大计。
扩规模提质量促草羊产业稳步提升
近年来,环县按照“三羊开泰”的产业发展路子,众口一词念羊经,一心一意兴羊业,千家万户发羊财,截至2021年底,全县羊只饲养量达到315万只,羊产业提供农民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三年翻一番”的目标超额实现。同时,环县还跻身全国63个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和全国100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行列。
看着喜人的发展成绩,看着今后的发展目标,不论是养殖大户,还是合作社负责人,不论是龙头企业,还是行业部门,都在坚定信心中建言献策。
“规模已经初步形成,后期稳定发展是重点。”“要同步开拓羊肉销售市场和种羊销售市场,让育肥羊走上更高端的餐桌,让培育的优质种羊更好的体现出繁育价值。”“要做到藏羊于民、藏羊于技。”……会上,对于如何长期保持环县羊产业规模稳定增长,效益安全提升,大家积极发言,针针见血。
“三年前,参加环县的这类会议,群众的发言都是盯着自己的‘小盘子’,看政府如何支持,看技术如何服务,今天再次听了群众的发言,都比较专业,都成了本土‘专家’,养殖大户和合作社不再盯的是个人利益,而大都是盯着全县产业链的发展来建言,这充分说明环县羊产业这几年的发展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绵羊资源与育种团队骨干科学家牛春娥说。
增效益补短板保草羊产业健康发展
杨文斌是毛井镇红土咀村的专业养殖合作社负责人。近年来,他在积极培育肉羊的同时,发展种羊,带领周边群众积极提升养殖技术、扩群增收。
在他的实践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群众对科学养殖技术接受程度不一,育肥羊品质存在差异。”“养殖大户培训要以实训为主,提高群众的实践能力。”“疫病防治一方面要靠村级产业指导员,另一方面也要提升养殖户对一般疾病的治疗能力。”……一句句发自内心的、来自实践的真切话语,赢得了在场专家和领导的肯定。
曲子镇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刘小兵带领西沟村336户群众养羊,全村人均收入超过了1.4万元,其中来自羊产业的收入超过了70%,正在打造草羊产业亿元专业村。面对近几年的大好发展势头,他也梳理了该村发展的一些短板。“一些群众对全日粮的认识不到位,需要选择一些农户进行饲喂对比实验,提升群众对科学养殖的认可率。”“杂交肉羊不仅食量小长肉快,而且羊肉品质好,建议提高杂交羊只的推广率,让群众在科技养殖中获得更多实惠。”……一系列建言,让专家们听到了科学养殖的“真经”。
“要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用制度管人和按流程管事的能力。”“要创优企业文化,更加关心关爱企业员工。”……庆环肉羊制种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康中和对羊产业企业管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发现短板是实践探索、认真研究的结果,全力研究补短板的措施,是全县上下一心一意兴羊业的有力举措。“今年,全县上下要坚定信心,认真研究存在的问题,把措施细化并落细落实到养殖企业和农户,确保全年羊产业发展更高、效益更好、品牌更强。”县委书记何英禅针对每一个问题,都认真聆听、详细记录,有些问题已经现场进行了答复。
抓服务树品牌建现代化产业链条
近年来,通过各方面的宣传,环县羊羔肉荣获了全国绿色农业十佳品牌,被列入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国家队运动员备战保障产品”,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产品,荣获全国十佳羊肉品牌第一名,第五届中国农业(博鳌)论坛指定产品,在第二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荣获“中国名宴”称号等殊荣;环县“山童牧歌”系列羊羔肉产品被认定为全国绿色食品A级产品,曾获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好产品自身就是好品牌,好品牌一定会带来好市场。”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究员、绵羊资源与育种团队首席科学家杨博辉认为,环县的草羊产业发展规模已经形成,品牌定位和行成是长远发展的定海神针,企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要选优质量,扩繁培育、开拓市场。“现在环县的羊产业发展已经实现‘点’的集中式发展,接下来,要逐步形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规模发展。”
务虚会上,与会人员的交流发言不遮掩问题、不回避矛盾,面对面分析问题、研究措施,不谈虚招,只讲“干货”,热烈的掌声一次次在会场上响起,引起共鸣的笑声在会场久久回荡。
“今天的会议不仅交流了‘羊经’,还碰撞了思想,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努力方向,增强了信心决心。”总结会议时,何英禅坚定地说:“全县上下要充分吸纳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解决问题,让环县的羊产业走得更稳,群众在羊产业的发展中得到的实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