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专区 >> 羊谷动态 >> 正文
默认
打印文档

环县的“夜经济”为啥这么“火”?——环县“夜经济”高质量发展解读之二

2022-07-02 10:00 来源:环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文 编辑:都俊龙 点击:189

上期环县“夜经济”为啥这么“火”中,重点从为什么群众有能力消费方面做了解读,这期重点从为什么群众要选择环县这样一个地方来消费,进而促进环县“夜经济”高质量发展。

地处陕甘宁三省交界处的甘肃环县,有什么实力聚集这么多的人气?关键还在夜景、美食和各项文化活动都融合了环县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等多重文化,让美景更有品味,美食更能怀旧,文化活动更加独具特色。

夜景融入历史文化夜色更璀璨

每天夜幕降临,环县城北的环州故城总是灯火辉煌,灿烂无比,成为环县最靓丽的风景线。环州故城的夜景,不仅仅是现代的灯光设计,更融入了历史文化的元素。

环县在历史上属西北边陲之地,禹贡九州之时,属雍州之域;秦汉时设北地郡,三国两晋时属安定郡,隋置弘德县,唐属方渠县,五代后周广顺二年,改为环州。后周显德四年降为通远军。北宋淳化五年复为环州。明太祖洪武二年改环州为环县,隶陕西行省庆阳府。康熙八年,置甘肃省,环县始从陕西省改归甘肃,县治自元明以来,均在县城。

环州故城是环县依托境内秦代长城、萧关古道、灵武古台、宋代砖塔、明代老城等历史遗迹新建的旅游景区,以“又见”手法原生原态原貌原味地再现环县历史记忆、文化记忆、生活记忆、饮食记忆,建设的“古塔印记”“如见环州”“沙场风云”“龙泉叠水”“陇东别院”等功能区,都设计了多彩的亮化夜景,已成为环县境内集历史文化、休闲娱乐、餐饮美食等为一体的综合休闲旅游景区和网红打卡地。

来环州故城的大多游客,都是仰望这里的夜景来的,可来了之后不仅仅是看风景这一点收获,更重要的是以夜景为引子,了解了更多的环县历史文化。“通过网络媒体了解到环州故城的夜景很美,于是决定自驾来体验一次,可来了之后,在解说员和当地市民的讲解中才得知,这里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兵家争夺的边塞之地,范仲淹、种世衡等宋代名将曾在这里戍边……”来自河南的储先生说:“一个地方的文化就是一个地方的名片,来环州故城,不虚此行。”

美食融入民俗文化美味更诱人

同样的食材,做法不同味道不同;同样的饭菜,就餐环境不同,吃出来的感觉不同。环州故城设立3.3米直径的大锅烹煮羊肉,给游客以边塞风情般的感悟。“吃着大锅羊肉,看着宋代穿越演艺,仿佛体味到范仲淹在知庆州治环州期间给士兵们烹煮羊肉的氛围。”环县博物馆副馆长沈浩柱说:“环县人的大锅烹羊,吃大件羊肉,与环县的地理位置和边塞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环县,不仅吃羊肉能吃出不一样的文化,品尝其他美食,也能勾起游客特别的情怀。在环州故城非遗小吃馆,一盘吃法非常讲究的十碗席上桌,服务员从食材准备、做法、装盘、摆放、吃法等多层面介绍后,游客从动筷子的那一刻起,就吃得不仅仅是美味,更把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团结精神等“吃”到了内心深处。

环县是中国小杂粮之乡,有着羊肉十八吃、荞面十三吃的美誉,在环县,传统的非遗美食就有上百种,在环县的夜市消费,不仅仅是几串烤羊肉,还可以吃到儿时味道的燕面揉揉、荞面搅团、洋芋卜拉、粘糕等多种家常美食。“这些美食,很多年轻人已经不会做了,回一趟环县,就要选择几样吃个够,以回味儿时的感觉。”环县籍在外创业者张先生说:“一个地方的美食,就是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再将当地的其他多元文化融入其中,这道美食就别有一番风味了,环县的大件羊肉和非遗美食正是如此。”

文化活动与多重文化融合亮点频出

在环州故城正常开园期间,每天都有精彩绝伦的文化演艺活动,可这些演艺,不仅仅是单纯的唱歌、舞蹈。不论是范仲淹出巡、大锅羊肉开锅式、龙泉叠水水上演艺等穿越演艺,或是道情皮影和秦腔经典剧目展演,还是组织的各类大型文艺汇演,都融入了环县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非遗文化等多重文化元素。


在环县举行的“老区人民心向党欢歌喜迎二十大”红歌合唱大赛中,环县农民诗人孙万福创作的《咱们的领袖毛泽东》成为这里最振奋的曲目之一;千年宋代砖塔,以科技手段上演一场精彩的灯光秀,兵戈战马绕宋塔龙飞凤舞,当代发展成就从宋塔上空穿越而下……让灯光璀璨的环州故城重现了一幕千年历史画卷;龙泉叠水水上演艺,让北方人穿越到了江南水乡,仿佛正在品味着一段千年传奇故事……

一系列多重文化融合的文艺活动,让璀璨无比的环州故城更加亮点频出。“游环州故城,处处的文化韵味更能吸引游客的心,也更能让游客宣传环县多元文化,进而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来到环县。”环县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海德说:“以文化聚人气,是环县‘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效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