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专区 >> 疫病防控 >> 正文
默认
打印文档

羊快疫防治措施

2019-12-02 00:0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管理员 编辑:管理员 点击:173

1)临床症状

发病突然,病程极短,死亡率高,真胃和十二指肠呈出血性炎性水肿和坏死病灶。

2)病原

病原为腐败梭菌为一种较大的杆菌,是革兰氏染色阳性菌,长3~8微米,宽0.6~0.8微米。在培养基上生长,常单独或成短链;在机体渗出液中则成链。体内外均能产生芽孢,呈椭圆形,位于菌体中或一端,不形成荚膜。煮沸120分钟才能杀死。消毒药可用0.2%升汞、3%福尔马林或20%漂白粉。

3)流行病学

绵羊易感,山羊较少发病。一般呈地方性流行,多见于秋、冬和早春,此时气候变化大,当羊只受寒感冒或采食冰冻带霜的草料及体内寄生虫危害时,能促使本病发生。

4)症状

突然发病,短期死亡。由于病程常呈闪电型经过,故称为“快疫”。死亡慢的病例,间有表现衰竭、磨牙、呼吸困难和昏迷;有的出现疝痛、臌气;有的表现食欲废绝,只流带血色的泡沫。排粪困难,粪团变大,色黑而软,混有黏液或脱落的黏膜;也有的排黑色稀粪,间或带血丝;或排蛋清样恶臭稀粪。病羊头、喉及舌肿大,体温一般不高,通常数分钟至数小时死亡,延至1天以上的很少见。

5)病理剖检

尸体、迅速腐败膨胀;皮下胶样浸润,并夹有气泡。天然孔流出血样液体,可视黏膜充血呈蓝紫色。真胃及十二指肠黏膜肿胀、潮红,并散布大小不同的出血点,间有糜烂和形成溃疡。肝肿大,质脆,呈土黄色。胆囊多肿大,充满胆汁。肺水肿,心包积液。脾脏一般无明显变化。多数病例腹水带血。

6)诊断

可从病史、迅速死亡及死后剖检作出初步诊断。本病应与炭疽、羊肠毒血症和羊链球菌病相区别。

7)防制

疫区每年注射绵羊快疫菌苗或三联苗(快疫、肠毒血症及猝狙)。羊群选择干燥地区放牧,避免采食霜冻的牧草。病尸应销毁,做好隔离、封锁及消毒工作。对发病慢的可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进行治疗。

疫情紧急时全群可普遍投服2%硫酸铜(每头100毫升)或10%生石灰水溶液(每头100~150毫升),可在短期内显著降低发病数。